中国八大古都

实际上,"中国八大古都"的说法只是近些年的事情。“八大古都”是指由中国古都学会通过并经国内史学家承认的古代都城。原来的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安阳杭州七大古都,后来加上郑州。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文字历史已经有数千年。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出现了不少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尤其是历代的国都。由于中原地区不仅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而且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八大古都中,多数位于今河南

简介

早期周朝、汉朝至唐朝有东西两都之称,后来经过《两都赋》、《两京赋》的传播深入人心,即是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这是中国古代最流行的古都说法,包括正史、皇帝诏书、大臣奏章、文学研究都认同此说法。不过到了明朝的出现了南北两京,即南京应天府和北京顺天府,此说法流传也很广。由于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元明定都北京顺天府,明朝嘉靖年间的陈建在《建都论》中说:“古今天下都会有四,然论时宜地势,尽善全美则皆不如洛阳。夫建都之要,一形胜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必三者备,而后可以言建都。长安虽据形势,而漕运艰难;汴居四方之中,而平夷无险,四面受敌。惟洛阳三善咸备。”从中可以看出在明朝关中、洛阳、开封和北京被陈建的《建都论》评为“古今天下四大都会”。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著《历代宅京记》,其卷1卷2总序引举自伏羲至元代历代首都陪都凡46处,卷3至20列为专篇者凡关中、洛阳、成都、邺、建康、云中、晋阳、大名、开封、宋州、临安、临潢、幽州、辽阳、大定、会宁、开平十七处。这个名单一方面不限于首都,也包括了陪都;不单是信史时代,也包括了传说时代;另一方面则仅限于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一系列正统王朝的都城,而于先秦列国、五胡十六国、五代时十国等中原分裂时代大小政权,自匈奴、鲜卑以来至后金、准噶尔等各边区民族政权的都城,多付阙如。1920年代,中国学术界开始出现将中国著名古都成为“大古都”并将为几大古都的说法,并形成五大古都的说法: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30年代,将杭州加入,列为“六大古都”,但是并未被大众所接受。1983年陈桥驿在《中国六大古都》一书中将杭州列入大古都,自此六大古都被大众接受: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开封、杭州。1988年由于谭其骧的鼎力推荐,安阳被认定为大古都,因此就有了七大古都之说: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开封、杭州、安阳。2004年11月,中国古都学会认定郑州为大古都,因此就有了八大古都之说: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开封、杭州、安阳、郑州。2010年9月,中国古都学会在大同召开年会并发表"大同宣言"认定大同为大古都,因此就有了中国九大古都之说: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大同。按历史建都时间和建都政权数量来排名,则排名顺序为: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安阳,杭州,郑州

一、西安

简介

西安,古名长安,陕西省的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陕西关中平原渭河南岸。背依秦岭,面向秦川,北部是著名的黄土高原,泾、渭、灞、沣、涝等水流经径内,号称“八百里秦川”。 [1]

历史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上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等。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从奴隶制臻于鼎盛的西周,秦汉帝国的大一统到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状态的唐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200余年之久。又曾为赤眉、绿林、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农民起义政权的都城。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设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曾经是陕甘宁边区辖市、西北行政区辖市、中央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1954年以来,一直为陕西省省会所在地,现属副省级城市,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长安九区及蓝田、周至、户县、高陵四县

二、洛阳

简介

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华夏第一王都(国务院社会科学院树立华夏第一王都石碑于洛阳二里头遗址)。中国佛教诞生地、道学及道教首创地、儒学肇始地、理学滥觞地。有3000年文明史、850年建都史。是我国建都较早、朝代最较多、跨度最大的千年帝都,通达南北的隋唐大运河中枢、连贯中俄的茶叶之路节点的三位一体的大都市;是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定都地。是集合了山水人文的牡丹花都;是“中国”一词的诞生地;

历史

洛阳龙门石窟洛阳黄河中游南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古称豫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 洛阳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开山于此。洛阳是中华姓氏主根、闽南、客家之根。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陈寿完成了著名的《三国志》,程颐程颢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洛阳才子”,“汉魏文章半洛阳”。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南京

简介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游历南京后,写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南京,别称金陵、江宁,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上的六大文化古都之一,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另依据中华民国的相关法律,南京至今仍为中华民国之正式首都,台北为临时首都。南京自古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也是扬子江下游流域重要的商业经济中心。南京是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东郊汤山猿人头骨的出土,表明35万年前南京就是古人类聚居之地。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天南京的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2471年。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所以南京既被称为六朝古都南京猿人头盖骨和相关遗迹表明,距今约60~100万年前南京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6000年前南京就出现了原始村落,在1950年代发掘的北阴阳营遗址年代约为为公元前4000年至前3000年,为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北阴阳营文化,南京地区早期文化遗存还有200多处,著名的有点将台文化和湖熟文化。南京之名始于明代初年,之前有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等名。明成祖时国都北迁,应天府改称南京。太平天国称之为天京、清朝称为江宁,辛亥革命以后再改称南京至今。公元前1100年左右,南京属西周贵族周章的封地句吴。春秋战国时,吴国、越国、楚国先后占有过南京地区。周敬王二十五年(前495 年),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筑冶城,开办了官营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此地遂被称为冶城山或冶山。周元王四年(前472年), 越王勾践灭吴后,派大臣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秦淮河南岸筑越城,又名范蠡城。这是南京最早的古城,据此,南京建城2400多年。越城范围很小, 城周长942米。但地理位置重要,控制秦淮河入长江的孔道,越王以此作为攻楚的根据地。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夺越地,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南京遂有“金陵”之称。南京地区出土的金爰、蚊鼻钱、铜砝码等,反映了楚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秦始皇三十七年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属鄣郡。秦始皇南巡时经丹阳(今江宁县小丹阳镇),到钱唐(今杭州)和会稽(今绍兴),开驰道以通丹徒,来回都路过南京。南京与境外的 通衢大道自此开通。公元211年, 吴国孙权由武昌迁来这里建都,改名为建业,并在石头山楚国金陵邑旧地筑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有“石城虎踞”之称。

依山傍水的世界第一大城垣——南京明城墙西晋统一后,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建兴元年(313年),为避司马邺之讳,改建邺为建康。 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偏安江左,建立东晋。以建康为都。此后,宋、齐、梁、陈相继在此建都,史称南朝。东晋改建的建康都城和宫城,布局仿魏晋洛阳城,基础仍为建邺城,自后南朝无大改动。据《建康实录》 记:“城周廿里十九步”,宫城“周约八里”,初皆以土墙竹篱为之,东晋末始部分用砖,自南齐建元二年( 480年)正式建都墙始用砖。梁天监十年(511年),又增建第三重宫城。像这样有三重城的宫城,在城市发展 史上尚属罕见,应与当时政治动荡、皇室惶恐不安有关。589年,隋文帝灭陈后荡平建康城邑,摧毁六朝宫苑, 在石头城置蒋州。唐代,置蒋州为升州。北宋时称江宁府,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为建康府,为抗金前线。岳飞、韩世忠曾在此抗金。金兵 于1130年火烧建康城,城内建筑大都化为灰烬。南京地区的再度繁荣是在明朝。1368年,元璋在应天称帝,改称南京。这是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明代的南京城,可称为古代第一大城。其外郭城周长60公里,18个城门。内城周长33.7公里,城墙平均高14~21米,基宽14米。开13座城门。以聚宝门(今中华门)最大。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明代两京之一,府部犹存,地位重要。南京丝织业、造船业、印刷出版业居全国首位。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多为今下关三叉河附近“宝船滩”的龙船厂所造。其中长132米、 宽54米的平底大沙船,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设立在鸡笼山南麓的国子监,中外学生多达万人。清初改应天府为江宁府,设江宁织造。南京云锦名闻中外。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在下关江面签订。1853年太平天国革命军攻克南京后,在此建都,改称天京。太平天国在天京前后十一年,洪秀全利用清两江总督旧址建天王府,后被清军焚毁,今西花园内石舫系当年旧物。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此就任临时大总统,改江宁府为南京府,定都南京。孙中山当年的办公起居室,位 于现长江路292号,保存完好。1925年,孙中山逝世,葬于南京紫金山,依山建起气势宏伟的中山陵。1927年后,蒋介石以南京为国民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南京沦陷,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平民惨死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1]

四、北京

历史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公元前十一世纪时,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年的蓟城就在现北京城区的西南部。公元938年,蓟城成为辽的陪都。辽是崛起于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为蓟位于它所辖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称南京,又叫燕京。一个多世纪以后,另一个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将辽灭亡,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兴的蒙古族军队的进攻,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二年蒙古铁骑入占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领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东北郊筑建新城。 [1]

北京——故宫四年后这位首领即在兴建中的都城内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这便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元大都。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1911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溃亡,北京作为帝都的历史到此结束。在此后的30多年里,北京历经苦难:先是连年不断的军阀战争,使当年的帝都变得衰微破败;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古城在血与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这座城市。苦难、屈辱、血泪,终于使人民起而抗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生的共和国的首都,蕙芷为国花。古城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北京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北京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古城,北京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

五、开封

简介

开封,简称汴,现为河南省辖市,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中国版图的中部,地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摇篮的黄河之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京汴京等。自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魏国梁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七朝古都,故称“七朝都会”。开封与中国的洛阳、安阳、郑州、西安、北京、南京、杭州、并称八大古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开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繁荣,是中国中部和中原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

历史

开封——铁塔

开封——铁塔开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的开封,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郑庄公在此修筑储粮仓城,定名为“启封”,取“启拓封疆”之义,后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名为开封。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素有“七朝都会”之称。尤其是北宋时期,从陈桥兵变到南宋偏安,历经九帝168年,“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会,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生动地描绘了古都开封当时的繁华景象。这一时期的开封,涌现出了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民族英雄岳飞、图强变法的王安石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开封”一名是由“启封”更名而来。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列国争雄。当时的古城村一带为郑国的东北边陲。羽翼渐丰的“小霸”郑庄公出于战略上的需要,命大将郑邴在这里屯兵筑城,并取“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西汉景帝即位,因避景帝刘启讳,改“启”为“开”,启封也就改称为开封。

六、杭州

简介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辖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滨江、萧山、余杭8个区,临安、富阳、建德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2个县。以香樟为市树,桂花为市花。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她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自然风光情系天下众生。

杭州——雷峰塔有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的杭州还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人文景观同样丰富多彩,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或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清水秀、风情万般,尤以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西泠印社、龙井、虎跑泉等最为著名。“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七、安阳

简介

安阳,又名邺城,简称七朝古都,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航空运动之都,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曹操高陵所在地。被考证的华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安阳殷墟是世界公认的现今中国所能确定的最早都城遗址,同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因而殷都安阳排在中华古都之首 [2] 有“洹水帝都”“殷商故都”“文字之都”之美誉。 [3] 。

安阳殷墟早在2.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就在此生活。远古时期的颛顼、帝喾二帝先后在帝丘和亳建都,并葬于此(均在内黄县梁庄乡)。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一带),在此传八代十二王,历时273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朝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1986年国务院公布安阳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并称中国七大古都,殷都安阳排在中华古都之首 [2] 。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中,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名居榜首。另外,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文物古迹较多,境内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安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52年11月毛主席视察安阳,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1956年9月郭沫若先生留下了“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江泽民总书记也于1991年2月和1996年6月两次视察安阳,并亲笔题词:“弘扬民族文化,建好古都安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安阳邺城安阳人杰地灵。盘庚迁都殷、商王武丁中兴、奴隶傅说拜相、女将军妇好请缨、文王拘而演周易、武王伐纣灭殷商、西门豹投巫治邺地、蔺相如降生古相村、信陵君窃符救赵、项羽破釜沉舟、曹操邺城发迹、起义军雄踞瓦岗寨、欧阳修作赋秋声楼、三朝宰相韩琦三治相州、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等名人逸事层出不穷。殷都废而都起,邺都衰而相州继,相州改而彰德立,古都文明的薪火,在安阳这片土地上传承不断,安阳成为“七朝古都”。 

八、郑州

简介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她偎依在黄河南岸,崇山峻岭之东,与开封和洛阳东西相临,是我国第八大古都,东南面向黄淮平原,辖12个县(市)、区,其中县1个、县级市5个、区6个。据2005年的统计资料,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2平方公里;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 7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4.1万人,乡村人口297.1万人。非农业人口257.6万人。郑州地处中原腹地,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开放城市和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

郑州——北宋皇陵郑州曾为夏、商都城之一,为郑、韩等藩国的首府,为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 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为“有熊氏”生于轩辕之丘,部分学者认为轩辕之丘指现在郑州下辖新郑市(该观点未得到国家权威机构和中国民间学者的普遍认可)。部分学者认为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登封市)。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为当时周帝国的二级行政单位),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于今天的管城区。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今开封市),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金代,隶南京路(今开封市)。金贞祐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县。清雍正二年(1724)郑州升为直隶州,隶河南省。明初,郑州划归开封府。清代,郑州为两次升为直隶州。本世纪初,由于平汉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1923年,郑州爆发了“二七大罢工”。这次大罢工,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伟大力量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纪念这次大罢工,在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建有“二七”纪念堂;市中心建有“二七”广场和“二七“纪念塔。这是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辉象征。因此,郑州就以“‘二七’城”著称。现在市中心已经形成‘二七商圈’,是郑州市内商业活动最发达的地区。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1928年改郑县为郑州市。1931年撤市复改郑县。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郑州,设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14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嵩山风景名胜区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脚下,威震海内外的少林功夫从这里走向世界。这里还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建筑周公测景台和元代观星台、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中岳庙等。在郑州周围,还有星罗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古关隘和古战场遗址,著名历史人物列子、子产、杜甫白居易高拱等出生在郑州。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者为 fzhryang,转载时请保留本声明及附带文章链接:http://www.hryang.com/2021/12/05/zhong_guo_ba_da_gu_dou/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