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东汉末年,我们所熟知的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国混战“……但实际上,那时的百姓不仅要承受战争的流离失所,还有疫情的性命危害。
《后汉书·五行志》载:“延光四年(125)冬,京都大疫。”
(延光四年,也就是汉安帝刘祜的年号,他病逝于3月后汉顺帝即位继续沿用。)
曹操之子曹植更是写了一篇《说疫气》: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起源:
东汉疫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之间的焦灼一直都在持续,疫情最初是从匈奴处传入长安,中间有过小面积的爆发。
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发生7次。汉灵帝在位期间,发生5次疫情。直到东汉末年战乱、灾害不断之后,整个汉献帝时期一直持续着疫情。
影响:
首先必然是生命的威胁。历史书上没有明确统计疫情损失了多少人,但是东汉疫情爆发以前,全国大约5600万,但是到疫情结束全国人口不足1000万。
可能导致人口锐减的有战争、自然灾害等其他原因,但是疫情绝对是一种催化剂。
其中历史上有名的建安七子有5个人都是死于疫情。建安七子有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其中五位都死于建安二十二年,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
东汉末年,从上到下,皆被疫情所伤。
当时的疫情成了农民起义的导火线之一,也是起义笼络人心的手段之一。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主导人之一的张角,结合自己的医术和《太平要术》医治百姓,以此获得了广泛的民众基础。
结束:
疫情的结束得归功于医圣张仲景,他生活在疫情肆意的时候,集毕生精力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完成了《伤寒杂病论》。
南北朝名医陶弘景曾说:“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