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

孔子晚年回顧一生,自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心所欲不踰矩。」一直在想,甚麼是「不惑」?真是「志強學廣不疑惑」嗎?考孔子行跡,三十五歲適齊,欲展長才而無果。三十七歲反鲁,五十一歲方再出仕。换言之,雖不至「罍罍若喪家之狗」’然四十歲的當下,孔子當是不順遂的·是其仕途、其理想實踐的挫折與失敗,然孔子稱此階段為「不惑」。由此觀之,或許所謂的「不惑」,不是因志向堅強、學識廣博而沒有疑惑。而是面对失敗,面对「吾道非邪?吾何於此?」一次次自我懷疑的當下,仍選擇再相信自己一次,相信自己能堅守「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的理想
大江東去,不論餘生将舟行何處,唯自我期,在滔滔人世的顺逆沉浮中,即便迷惘、即便受挫,也要以「不惑」之心,浪前行。

以上文字摘自书籍《三國學跨界研究》的自序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者为 fzhryang,转载时请保留本声明及附带文章链接:http://www.hryang.com/bu_huo/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