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份: 魏太和三年 蜀建兴七年 吴黄武八年 黄龙元年6月
- 类别: 政治
- 事件名: 魏臣谏言追尊高祖大长秋曰高皇帝,曹叡从之
- 地点: 辽东 洛阳
- 人物: 曹叡 卫臻 刘晔 陈群 张刚 管笃
- 是否史实: 是
- 年份: 229年
- 出处: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全三国文
五月,使校尉张刚、管笃之辽东。(吴主传)
六月癸卯,繁阳王穆薨。戊申,追尊高祖大长秋曰高皇帝,夫人吴氏曰高皇后。(明帝纪 晋书礼七)
(晋书礼上 明帝太和三年六月,又追尊高祖大长秋曰高皇,夫人吴氏曰高皇后,并在邺庙。庙所祠,则文帝之高祖处士、曾祖高皇、祖大皇帝共一庙,考太祖武皇帝特一庙,百世不毁,然则所祠止于亲庙四室也。)(宋书礼三)
(通典礼三十二 明帝太和三年六月,司空陈群等议以为:“周武追尊太王、王季、文王皆为王,是时周天子以王为号,追尊即同,故谓不以卑临尊也。魏以皇帝为号,今追号皇高祖中常侍大长秋特进君为王,乃以卑临尊也。故汉祖尊其父为上皇,自是后以诸侯为帝者,皆尊其父为皇也。大长秋特进君宜号商皇,载主宜以金根车,可遣大鸿胪持节,乘大使车,从驺骑,奉印绶,即邺庙以太牢告祠。”从之。又诏曰:“盖闻尊严祖考,所以成汤文武,实造商周,克昌王业,而诗书之义,追尊稷契。自我魏室之承天序,既发迹於高皇,高皇之父处士君,精神幽远,号称罔记,非所以崇孝重本也。其令公卿以下会议号谥。”侍中刘晔议:“周王所以后稷为祖者,以其唐之诸侯,佐尧有大功,名在祀典故也。至於汉氏之初,追谥之义,不过其父。上比周室,则大魏发迹自高皇而始;下论汉氏,则追谥之礼不及其祖。晔思以为追尊之义,宜齐高皇而已。”侍中缪袭议以为:“元者一也,首也,气之初也。是以周文演易,以冠四德,仲尼作春秋,以统三正。又谥法曰:‘行义悦人曰元,尊仁贵德曰元。’处士君宜追加谥号曰‘元皇’。”太傅钟繇议:“按礼小记曰:‘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乃唐尧之所以敦叙於九族也。其礼上杀於五,非不孝敬於祖也;下杀於五,非不慈爱於其孙也;旁杀於五,非不笃友於昆弟也。故为族属,以礼杀之。处士君其数在六,於属已尽,其庙当毁,其主当迁。今若追崇帝王之号,天下素不闻其受命之符,则是武皇帝栉风沐雨、勤劳天下为非功也。推以人情,普天率土不袭此议,处士君明神不安此礼。今诸博士以礼断之,其议可从。”诏从之。)(全三国文卷二十四 全三国文卷二十六 全三国文卷二十七 全三国文卷三十八)
(刘晔传 诏曰:“尊严祖考,所以崇孝表行也;追本敬始,所以笃教流化也。是以成汤、文、武,实造商、周,诗、书之义,追尊稷、契,歌颂有娀、姜嫄之事,明盛德之源流,受命所由兴也。自我魏室之承天序,既发迹於高皇、太皇帝,而功隆于武皇、文皇帝。至于高皇之父处士君,潜修德让,行动神明,斯乃乾坤所福飨,光灵所从来也。而精神幽远,号称罔记,非所谓崇孝重本也。其令公卿已下,会议号谥。”晔议曰:“圣帝孝孙之欲褒崇先祖,诚无量已。然亲疏之数,远近之降,盖有礼纪,所以割断私情,克成公法,为万世式也。周王所以上祖后稷者,以其佐唐有功,名在祀典故也。至於汉氏之初,追谥之义,不过其父。上比周室,则大魏发迹自高皇始;下论汉氏,则追谥之礼不及其祖。此诚往代之成法,当今之明义也。陛下孝思中发,诚无已已,然君举必书,所以慎於礼制也。以为追尊之义,宜齐高皇而已。”尚书卫臻与晔议同,事遂施行。)(全三国文卷九)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