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份: 魏景元四年 蜀景耀六年 炎兴元年 吴永安六年11月
- 类别: 战争
- 事件名: 成都刘禅从谯周策,率百官降魏,邓艾受降
- 地点: 永安 绵竹 成都 广汉 郪道 剑阁
- 人物: 常勖 邓艾 钟会 司马昭 张悌 杜轸 张府君 牵弘 罗献 霍弋 庞会 柳隐 谯周 张翼 郤正 李宓 罗宪 丁奉
- 是否史实: 是
- 年份: 263年
- 出处: 三国志 全三国文 晋书 通典 太平御览 全晋文 华阳国志 宋书 昭明文选
十一月,大赦。(陈留王奂纪)
自邓艾、钟会率众伐蜀,所至辄克。(陈留王奂纪 钟会传)
(华阳国志柳隐传 景耀六年,魏镇西将军钟会伐蜀,入汉川,围戍多下,惟隐坚壁不动。会别将攻之,不能克。)
(华阳国志常勖传 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破诸葛瞻于绵竹,威振西土。诸县长吏或望风降下,或委官奔走,勖独率吏民固城拒守。)
邓艾破卫将军诸葛瞻於绵竹。用光禄大夫谯周策,降於艾,奉书曰:“限分江、汉,遇值深远,阶缘蜀土,斗绝一隅,干运犯冒,渐苒历载,遂与京畿攸隔万里。每惟黄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将军鲜于辅,宣温密之诏,申三好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而否德暗弱,窃贪遗绪,俯仰累纪,未率大教。天威既震,人鬼归能之数,怖骇王师,神武所次,敢不革面,顺以从命!辄敕群帅投戈释甲,官府努藏一无所毁。百姓布野,馀粮栖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伏惟大魏布德施化,宰辅伊、周,含覆藏疾。谨遣私署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奉赍印缓,请命告诚,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所裁之。舆榇在近,不复缕陈。”是日,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后主传 后主太子璿传附蜀世谱 邓艾传 钟会传 谯周传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 全三国文卷二十五 全晋文卷六十二 全晋文卷七十)
(宋书礼三 刘禅面缚,北地王谌哭于昭烈之庙,此则备庙别立也。)(通典礼七注)
(郤正传 景耀六年,后主从谯周之计,遣使请降于邓艾,其书,正所造也。)
(姜维传 后主请降於艾,艾前据成都。维等初闻瞻破,或闻后主欲固守成都,或闻欲东入吴,或闻欲南入建宁,於是引军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於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全三国文卷六十二)
(张翼传 六年,与维咸在剑阁,共诣降钟会于涪。)
(华阳国志柳隐传 后主既降,以手令敕隐,乃诣会。晋文帝闻而义之。)
(华阳国志常勖传 后主檄令,乃诣艾,故郫谷帛全完。)
(华阳国志何随传 蜀亡,去官。时巴土饥荒,所在无谷,送吏行,乏,辄取道侧民芋。随以绵系其处,使足所取直。民视芋见绵,相语曰:“闻何安汉清廉,行过,从者无粮,必能尔耳。”将绵追还之,终不受。因为语曰:“安汉吏取粮,令为之偿。”)
(华阳国志李宓传 大同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
是月,蜀主刘禅诣艾降,巴蜀皆平。(陈留王奂纪 后主传 邓艾传 钟会传 霍峻传附霍弋传 晋书天文下 宋书天文一 通典兵八)
(昭明文选晋纪总论注引晋纪 邓艾进军城北,蜀主刘禅面缚舆榇,诣垒门。)(太平御览卷九百一引晋诸公赞 刘禅降,乘骡车,诣邓艾。)
(晋书文帝纪 天子命晋公以相国总百揆,于是上节传,去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之号焉。表邓艾为太尉,钟会为司徒。会潜谋叛逆,因密使谮艾。)(牵招传 次子弘,亦猛毅有招风,以陇西太守随邓艾伐蜀有功。)
(邓艾传 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辄依邓禹故事,承制拜禅行骠骑将军,太子奉车、诸王驸马都尉。蜀群司各随高下拜为王官,或领艾官属。以师纂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领蜀中诸郡。使於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又曰:“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
(贺邵传 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系颈,共为羁仆。)
(关羽传注引蜀记 庞德子会,随钟、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庞德传注引蜀记 钟会平蜀,前后鼓吹,迎德尸丧还葬邺,冢中身首如生。)
(霍峻传附霍弋传注引汉晋春秋 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
(华阳国志南中志 及晋世,霍弋因仍其任。时交趾来附,假弋节,遥领交州刺史,得以便宜选用长吏。今官和解夷人,及適罚之,皆依弋故事。)
(霍峻传附霍弋传注引襄阳记 魏之伐蜀,召宇西还,留宇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寻闻成都败,城中扰动,江边长吏皆弃城走,宪斩称成都乱者一人,百姓乃定。得后主委质问至,乃帅所统临于都亭三日。吴闻蜀败,起兵西上,外讬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脣齿,不恤我难而徼其利,背盟违约。且汉已亡,吴何得久,宁能为吴降虏乎!”保城缮甲,告誓将士,厉以节义,莫不用命。)(晋书罗宪传 华阳国志巴志)
(太平御览卷四百一十七引襄阳耆旧传 魏伐蜀,罗献为巴东太守。得刘禅委质定问,乃帅所部临于都亭三日。吴闻蜀已败,遂起兵西上,外托援救,内欲袭献城以固其国。遣盛曼等水陆到,说献以合同之计,献乃会议曰:“今本朝倾覆,吴为同盟,不恤我难而邀其利,可主降於北,臣求福於东乎?今守孤城,百姓未定,宜一决战以定众心。”遂衔枚夜击破曼,旋军保城,告誓将士,厉以节义,莫不用命。)(全晋文卷七十)(蒋琬传 后主既降邓艾,斌诣会於涪,待以交友之礼。)
(丁奉传 蜀亡,军还。)
(晋书杜轸传 时邓艾至成都,轸白太守曰:“今大军来征,必除旧布新,明府宜避之,此全福之道也。”太守乃出。艾果遣其参军牵弘自之郡,弘问轸前守所在,轸正色对曰:“前守达去就之机,辄自出官舍以俟君子。”弘器之,命复为功曹,轸固辞。)
(华阳国志杜轸传 邓艾既破蜀,被徵。钟会进成都,时太守南阳张府君不肯出官,轸进曰:“征西囚执,镇西在近,必有所遣。军乱之际,交害无常,宜避正殿。”府君即出住下舍。会果遣参军牵弘为太守,数百骑擐甲驰马入郡。前驱问侯所在,云:“已出”。善之。)
(牵弘为邓艾部,当为邓艾参军为是。华阳国志当有误。)
(孙皓传注引襄阳记 魏伐蜀,吴人问悌曰:"司马氏得政以来,大难屡作,智力虽丰,而百姓未服也。今又竭其资力,远征巴蜀,兵劳民疲而不知恤,败於不暇,何以能济?昔夫差伐齐,非不克胜,所以危亡,不忧其本也,况彼之争地乎!"悌曰:"不然。曹操虽功盖中夏,威震四海,崇诈杖术,征伐无已,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丕、叡承之,系以惨虐,内兴宫室,外惧雄豪,东西驰驱,无岁获安,彼之失民,为日久矣。司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其威武张矣,本根固矣,群情服矣,奸计立矣。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玩戎黩武,民劳卒弊,竞於外利,不修守备。彼强弱不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其克乎!若其不克,不过无功,终无退北之忧,覆军之虑也,何为不可哉?昔楚剑利而秦昭惧,孟明用而晋人忧,彼之得志,故我之大患也。"吴人笑其言,而蜀果降于魏。)
(潘宗伯韩仲元李孝章通褒斜阁道碑 景元四年十二月十日,荡寇将军浮亭侯谯国李苞字孝章,将中军兵石木工二千人始通此阁道。)(全晋文卷四十四)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