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份: 魏咸熙二年 晋泰始元年 吴元兴二年 甘露元年12月
- 类别: 政治
- 事件名: 司马炎即皇帝位,封魏帝为陈留王,以司马孚大都督中外诸军事
- 地点:
- 人物: 司马炎 解修 鲁芝 郑袤 郑默 郭奕 常忌 应贞 傅玄 刘毅 石鉴 刘原 曹奂 郑烈 曹嘉 任茂 山涛 王恂 司马伷 司马孚 司马干 司马亮 司马伷 司马骏 司马肜 司马伦 司马攸 司马鉴 司马几
- 是否史实: 是
- 年份: 265年
- 出处: 三国志 全三国文 晋书 全晋文 通典 宋书 太平御览 昭明文选 水经注 北堂书钞
晋武帝司马炎
丁卯,遣太仆刘原告于太庙。封魏帝为陈留王,邑万户,居于邺宫;魏氏诸王皆为县侯。(晋书武帝纪 陈留王奂纪 晋书礼上 通典礼三十四 全晋文卷二)(按各书记载,魏诸王入晋均为县公,晋书称县侯当误。)
(晋书山涛传 及武帝受禅,以涛守大鸿胪,护送陈留王诣邺。)(齐王芳纪注引魏世谱 晋受禅,封齐王为邵陵县公。)
(陈思王植传注引志别传 及受禅,改封鄄城公。)(晋书曹志传)
(楚王彪传注 嘉入晋,封高邑公。)
(通典礼十 晋散骑常侍任茂议:“按魏功臣配食之礼,叙六功之勋,祭陈五事之品,或祀之於一代,或传之於百代。盖社稷五祀,所谓传之於百代者。古之王臣有明德大功,若句龙之能平水土,柱之能植百穀,则祀社稷,异代不废也。昔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乃迁稷,而周弃德可代柱,而句龙莫废也。若四叙之属,分主五方,则祀为贵神,传之异代,载之春秋。非此之类,则虽明如咎繇,勋如伊尹,功如吕尚,各於当代祀之,不祭於异代也。然则伊尹於殷,虽有王功之茂,不配食於周之清庙矣。今之功臣,论其勋绩,比咎繇、伊尹、吕尚,犹或未及。凡云配食,各配食於主也,今主迁庙,臣宜从飨。”大司马石苞等议,魏氏代功臣,宜归之陈留国,使修常祀,允合事理。)迫尊宣王为宣皇帝,景王为景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宣王妃张氏为宣穆皇后。尊太妃王氏曰皇太后,宫曰崇化。(晋书武帝纪 晋书宣帝纪 晋书景帝纪 晋书文帝纪 晋书宣穆张皇后传 晋书文明王皇后传 晋书礼上 宋书礼三 通典礼七 通典礼三十二 全晋文卷四十四 昭明文选劝进表注引王隐晋书 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八引王隐晋书)(太平御览引王隐晋书称王太后宫曰崇礼。)(晋书景怀夏侯皇后传 武帝登阼,初未追崇,弘训太后每以为言。)
(太平御览卷二百引王隐晋书 太始元年诏曰:“昔唐虞三代之盛,暨於汉魏创制,褒崇元勋,班爵行赏,与国同礼,施禄逮下,万邦咸乂,朕以寡德,登於天位,托於王公之上。腹心股肱,文武之臣,光齐帝业,余嘉乃勋。庆赏之行,其用宜速。”)
封皇叔祖父孚为安平王,皇叔父干为平原王,亮为扶风王,伷为东莞王,骏为汝阴王,肜为梁王,伦为琅邪王,皇弟攸为齐王,鉴为乐安王,几为燕王,皇从伯父望为义阳王,皇从叔父辅为渤海王,晃为下邳王,瑰为太原王,珪为高阳王,衡为常山王,子文为沛王,泰为陇西王,权为彭城王,绥为范阳王,遂为济南王,逊为谯王,睦为中山王,凌为北海王,斌为陈王,皇从父兄洪为河间王,皇从父弟楙为东平王。(晋书武帝纪 晋书安平献王孚传 晋书义阳成王望传 晋书赵王伦传 晋书齐献王攸传 晋书河间平王洪传 晋书太原成王辅传 晋书下邳献王晃传 晋书太原烈王瑰传 晋书高阳元王珪传 晋书常山孝王衡传 晋书沛顺王景传 晋书彭城穆王权传 晋书高密文献王泰传 晋书济南惠王遂传 晋书谯刚王逊传 晋书平原王干传 晋书琅邪武王伷传 晋书清惠亭侯京传 晋书高阳王睦传 晋书扶风武王骏传 晋书梁孝王肜传 晋书乐安平王鉴传 晋书汝南文成王亮传 晋书任城景王陵传 晋书西河缪王斌传 晋书竟陵王楙传 全晋文卷二 水经注卷三十)(太平御览卷一百五十一引晋书 平原王幹,字子良,宣帝子。太始元年,封平原王,邑一千三百户。)(当为万一千三百户,脱漏“万”字。)
(通典职官十三 初武帝践祚,封宣帝子伷为东莞郡王,始置二卿。)(晋书地理上 武帝泰始元年,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下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王不之国,官于京师。罢五等之制,公侯邑万户以上为大国,五千户以上为次国,不满五千户为小国。)(通典职官十三)
(晋书地理上 高阳国泰始元年置。范阳郡。武帝置国,封宣帝弟子绥为王。)
(水经注卷十二 晋太始元年改涿郡曰范阳郡。)(晋书地理上 及武帝受命,分汝南立汝阴郡。)(此时立汝阴王司马骏,汝阴当于此时分。而下文又言襄城、汝阴均为泰始二年置,疑有误。)(宋书州郡二 汝阴太守,晋武帝分汝南立。)
(宋书州郡一 东莞太守,晋武帝泰始元年,分琅邪立。)(张缉曾为东观太守,疑东莞魏后废,晋复置。)
(宋书州郡二 高阳,前汉县名,属涿,后汉属河间。晋武帝泰始元年,分涿为范阳,又属焉。)
(宋书州郡二 义阳太守,魏文帝立,后省,晋武帝又立。《太康地志》、《永初郡国》、何志并属荆州。晋武帝分南阳义阳立义阳国。随阳子相,汉随县属南阳,《晋太康地志》属义阳。鄳令,二汉属江夏,《晋太康地志》属义阳,并作鄳,音盲。)
(宋书州郡三 棘阳令,汉县,故属南阳,《晋太康地志》属义阳。)
(晋书城阳哀王兆传 武帝践阼,诏曰:“亡弟千秋,少聪慧,有夙成之质,不幸早亡,先帝先后特所哀愍。先后欲绍立其后,而竟未遂,每追遗意,情怀感伤。其以皇子景度为千秋后,虽非典礼,亦近世之所行,且以述先后本旨也。”于是追加兆封谥。)(司马骏之后淮北都督不知为谁,之后由王浑监淮北。)
以骠骑将军石苞为大司马,封乐陵公,车骑将军陈骞为高平公,卫将军贾充为车骑将军、鲁公,尚书令裴秀为巨鹿公,侍中荀勖为济北公,太保郑冲为太傅、寿光公,太尉王祥为太保、睢陵公,丞相何曾为太尉、郎陵公,御史大夫王沈为骠骑将军、博陵公,司空荀顗为临淮公,镇北大将军卫瓘为菑阳公。其余增封进爵各有差,文武普增位二等。(晋书武帝纪 晋书荀勖传 晋书王祥传 晋书郑冲传 晋书贾充传 晋书何曾传 晋书石苞传 晋书裴秀传 晋书卫瓘传 晋书王沈传 晋书荀顗传 艺文类聚卷四十七引王隐晋书)(按荀勖本传,辞公为郡侯,卫瓘本传官职与帝纪记载不同。帝纪时为镇北大将军,而本传时为征东将军。陈骞按职官志当此时进位为大将军,帝纪及本传并误。)
(北堂书钞卷五十一引王隐晋书 王祥瑯琊人,武帝太始元年拜太保,诏曰:太保耆艾元老,高行清辨,朕所毗倚以隆道宏治者也。)(按房玄龄晋书及太平御览所引晋书,此诏为泰始三年,不为此时。)
(北堂书钞卷五十一引王隐晋书 太始之初,拜大司马,加侍中,羽葆鼓吹之乐。)
(水经注卷十一 晋太始元年博陵复为国。)
(太平御览卷二百引王隐晋书 太始元年诏曰:“昔唐虞三代之盛,暨於汉魏创制,褒崇元勋,班爵行赏,与国同礼,施禄逮下,万邦咸乂,朕以寡德,登於天位,托於王公之上。腹心股肱,文武之臣,光齐帝业,余嘉乃勋。庆赏之行,其用宜速。”)
(昭明文选褚渊碑文注引臧荣绪晋书 及世祖受禅。裴秀进左光禄大夫。)(晋书职官志 世祖武皇帝即位之初,以安平王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司马望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顗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世所谓八公同辰,攀云附翼者也。)
(晋书职官志 晋受魏禅,因其制,以安平王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义阳王望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顗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凡八公同时并置,唯无丞相焉。)(宋书百官上 通典职官二)
(晋书职官志 及晋受命,犹依其制,大将军位次三司下,后复旧,在三司上。)(宋书百官上 晋既因太师而置太宰,以安平王孚居焉。太保晋初复置焉。)
(宋书百官上 安平献王孚为太宰,增掾、属为十人,兵、铠、士、营军、刺奸五曹皆置属,并前为十人也。)(晋书地理上 高平国。故属梁国,晋初分山阳置。)(晋书何曾传附何劭传 及即位,转散骑常侍,甚见亲待。)
(昭明文选傅咸赠何劭王济注引臧荣绪晋书)(晋书王浑传 武帝受禅,加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
(晋书郑袤传 武帝践阼,进爵为侯。)(晋书郑袤传附郑默传 武帝受禅,与太原郭奕俱为中庶子。)
(晋书卢钦传 武帝受禅,以为都督沔北诸军事、平南将军、假节。)(晋书武陔传 泰始初,拜尚书,掌吏部。)
(晋书石鉴传 武帝受禅,封堂阳子。)(晋书刘颂传 武帝践阼,拜尚书三公郎,典科律,申冤讼。)
(晋书刘毅传 武帝受禅,为尚书郎、驸马都尉。)
(晋书傅玄传 及受禅,进爵为子,加附马都尉。)
(北堂书钞卷五十八引王隐晋书 晋受禅,进爵,加驸马都尉。)
(霍峻传附霍弋传注引襄阳记 泰始元年改封西鄂县侯。宪遣妻子居洛阳,武帝以子袭为给事中。)
(晋书解系传 武帝受禅,解修封梁邹侯。)(晋书鲁芝传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晋书应贞传 及践阼,迁给事中。)
(华阳国志常忌传 武帝践祚,拜骑都尉。)
(晋书皇甫谧传 相国晋王辟余等三十七人,及泰始登禅,同命之士莫不毕至,皆拜骑都尉,或赐爵关内侯,进奉朝请,礼如侍臣。)
(昭明文选杨荆州诔注引杨肇碑 皇祖之始,典戎武卫。)(夏侯玄传注引世语 晋武帝太始元年诏曰:“故尚书王经,虽身陷法辟,然守志可嘉。门户堙没,意常愍之,其赐经孙郎中。”)(全晋文卷二)
(全晋文卷一百四十六 圣上践祚,拜郑烈骑都尉,赐子一人爵关中侯。)
(北堂书钞卷五十八引晋起居注 太始元年诏曰﹕“给事黄门郎王恂,笃志好学,不陨先业。久历朝班,职用有效,宜拾遗左右。其以恂为散骑常侍。”)(北堂书钞卷五十八引晋起居注 给事黄门侍郎王恂,元理通原,笃志好学,不殒先业,在朝有干事之才;给事何遵,公亮笃诚,有才干器任,久历朝位,职用有效。今宜各叙进,拾遗左右,其以恂、遵并为散骑常侍,皆徒分与内常侍更读文书。)(晋书何曾传附何遵传)(严可均辑全晋文所见北堂书钞当与汤球辑众家编年体晋史所见北堂书钞版本不同。)
改景初历为太始历,腊以酉,社以丑。(晋书武帝纪 晋书律历中 宋书历中)(初学记卷四引晋宋旧事 魏帝逊位,祖以酉日,腊以丑日。)
戊辰,下诏大弘俭约,出御府珠玉玩好之物,颁赐王公以下各在差。置中军将军,以统宿卫七军。(晋书武帝纪)(太平御览卷八百二引王隐晋书 武帝诏曰:“御府内省珠玉玩好之物,皆以赐王公也。”)(晋书卢钦传 给追锋轺卧车各一乘、第二驸马二乘、骑具刀器、御府人马铠等,及钱三十万。)(北堂书钞卷一百三十九引虞预晋书 卢钦为江北都督诸军事,平南将军,假节,給追锋车、卧车各一乘。)(房玄龄晋书称沔北都督,则似江北都督、沔北都督为一职。)(晋书职官志 武帝初省中领军,使中军将军羊祜统二卫、前、后、左、右、骁卫等营,即领军之任也。)(晋书羊祜传 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邑三千户。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置郎中令,备九官之职,加夫人印绶。)(北堂书钞卷六十四引晋起居注 太始元年置中军将军,总宿卫,羊祜为之也。)(太平御览卷二百三十九引王隐晋书 太始元年,以羊祜为中军将军,总宿卫。)(通典职官十 全晋文卷七十 昭明文选让开府表注引臧荣绪晋书)
己巳,诏陈留王载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赐山阳公刘康、安乐公刘禅子弟一人为附马都尉。(晋书武帝纪 通典礼三十四)
(通典礼三十四 诏曰:“明德昭融,远鉴天命,钦象历数,用禅厥位。敢咨询故训,以敬授青土於东国,永为晋宾,载天子旌旗,乘五时副车,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以承王显祖之禋祀。”又诏王上书不称臣,答报不为诏,一如宾礼。)
乙亥,以安平王孚为太宰、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晋书武帝纪 晋书安平献王孚传)(按本传,司马孚为安平王及太宰诏书为同一封。)
诏曰:“昔王凌谋废齐王,而王竟不足以守位。邓艾虽矜功失节,然束手受罪。今大赦其家,还使立后。兴灭继绝,约法省刑。除魏氏宗室禁锢。诸将吏遭三年丧者,遣宁终丧。百姓复其徭役。罢部曲将长吏以下质任。省郡国御调,禁乐府靡丽百戏之伎及雕文游畋之具。开直言之路,置谏官以掌之。”(晋书武帝纪 通典礼四十 全晋文卷二)(邓艾传 泰始元年,晋室践阼,诏曰:“昔太尉王凌谋废齐王,而王竟不足以守位。征西将军邓艾,矜功失节,实应大辟。然被书之日,罢遣人众,束手受罪,比于求生遂为恶者,诚复不同。今大赦得还,若无子孙者听使立后,令祭祀不绝。”)(全晋文卷二)
(宋书礼二 泰始元年,诏诸将吏二千石以下遭三年丧,听归终宁,庶人复除徭役。)(全晋文卷二)(太平御览卷二十九引晋起居注 太始元年诏曰:“朕遭悯凶,奉承洪业,追慕罔极,正日虽当受朝,其伎乐一切,勿有所设。又殿前反宇及文武织成帷帐之属,皆不须施。”)(全晋文卷二)
(太平御览卷七百引晋阳秋 武帝令曰:“殿前织成帷不须施也。”)
是月,凤皇六、青龙三、白龙二、麒麟各一见于郡国。(晋书武帝纪)(宋书符瑞中 晋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麒麟见南郡枝江。)(宋书符瑞中 晋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凤皇见上党高都。泰始元年十二月,凤皇二见河南山阳。泰始元年十二月,凤凰三见冯翊下邽。)(宋书符瑞中 晋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青龙二见济阴定陶。泰始元年十二月,青龙见魏郡汤阴。泰始元年十二月,黄龙见河南洛阳洛滨。泰始元年十二月,白龙二见太原祁。)(按宋书符瑞志,武帝纪麒麟下或脱漏黄龙二字。)(宋书符瑞下 晋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白虎见河南阳翟。泰始元年十二月,白虎见弘农陆浑。)(宋书符瑞下 晋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木连理生辽东方城。)(艺文类聚卷九十八引王隐晋书 泰始元年,白麟见,群兽皆从。)
(太平御览卷五百二十七引晋起居注 武帝太始元年十二月,太常诸葛绪上言,博士祭酒刘喜等议帝王各尊其祖所自出。大晋礼:天郊,当以宣皇帝配;地郊,宣皇后配;明堂,以景皇帝、文皇帝配。博士孔晁议礼,王者郊天,以其祖配周公;以后稷配天于南郊;以文王配五精上帝于明堂。经典无配地文,魏以先妃配,不合礼制。周配祭不及武王,礼制有断。今晋郊天,宜以宣皇帝配;明堂,宜以文皇帝配。有司奏:大晋初建,庶事未定,且如魏诏,郊祀大事,速议为定。)(全晋文卷四十四)
(晋书礼上 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诏曰:“昔圣帝明王修五岳四渎,名山川泽,各有定制,所以报阴阳之功故也。然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故祝史荐而无愧辞,是以其人敬慎幽冥而淫祀不作。末世信道不笃,僭礼渎神,纵欲祈请,曾不敬而远之,徒偷以求幸,袄妄相煽,舍正为邪,故魏朝疾之。其案旧礼具为之制,使功著于人者必有其报,而袄淫之鬼不乱其间。”)(宋书礼四 通典礼十五 全晋文卷二)
(晋书地理上 章武国泰始元年置。)
(谯周传 晋室践阼,累下诏所在发遣周。)
(王基传 晋室践阼,下诏曰:“故司空王基既著德立勋,又治身清素,不营产业,久在重任,家无私积,可谓身没行显,足用励俗者也。其以奴婢二人赐其家。)(全晋文卷二)(此二诏书不知下于何年,权置于此。)
(华阳国志南中志 泰始元年,谷等迳至郡,抚和初附。无几,谷卒,晋更用马忠子融代谷。)(晋书陶璜传)
(晋书王恂传 武帝践位,诏禁募客,恂明禁其防,所部莫敢犯者。)
(全晋文卷二 太始元年诏曰:“乘黄厩离车,共田猎嬉游之事,凡若此类,皆悉罢之。”)(全晋文所引,与北堂书钞一百三十九卷内容有异。)
(北堂书钞卷七十八引晋起居注 太始元年诏曰:“百里长吏,亲民之要也。若县令有掾属才堪治民者,当以参选。”)(全晋文卷二)
(北堂书钞卷七十八引晋起居注 太始元年诏曰:昔孝宗重治民之职。)
(北堂书钞卷一百三十九引晋起居注 太始元年诏曰:乘黃厩离车共奉田猎嬉游之事,司奏廷尉三官及诸部掾职在邻辇者,给白盖小车,又给卿尊从官属平兴車六乘,重车一乘。)
(拾遗记卷七 魏禅晋之岁,北阙下有白光如鸟雀之状,时飞翔来去。有司闻奏帝所。罗之,得一白燕,以为神物,于是以金为樊,置于宫中。旬日不知所在。论者云:“金德之瑞。昔师旷时,有白燕来巢。”检《瑞应图》,果如所论。白色叶于金德,师旷晋时人也,古今之义相符焉。)
(拾遗记卷九 太始元年,魏帝为陈留王之岁,有频斯国人来朝,以五色玉为衣,如今之铠。其使不食中国滋味,自赍金壶,壶中有浆,凝如脂,尝一滴则寿千岁。其国有大枫木成林,高六七十里,善算者以里计之,雷电常出树之半。其枝交荫于上,蔽不见日月之光。其下平净扫洒,雨雾不能入焉。树东有大石室,可容万人坐。壁上刻为三皇之像:天皇十三头,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皆龙身。亦有膏烛之处。缉石为床,床上有膝痕深三寸。床前有竹简长尺二寸,书大篆之文,皆言开辟以来事,人莫能识。或言是伏羲画卦之时有此书,或言是仓颉造书之处。傍有丹石井,非人之所凿,下及漏泉,水常沸涌,诸仙欲饮之时,以长绠引汲也。其国人皆多力,不食五谷,日中无影,饮桂浆云雾。羽毛为衣,发大如?娄,坚韧如筋,伸之几至一丈,置之自缩如蠡。续人发以为绳,汲丹井之水,久久方得升之水。水中有白蛙,两翅,常来去井上,仙者食之。至周,王子晋临井而窥,有青雀衔玉杓以授子晋,子晋取而食之,乃有云起雪飞。子晋以衣袖挥云,则云雪自止。白蛙化为双白鸠入云,望之遂灭。皆频斯国之所记,盖其人年不可测也。使图其国山川地势瑰异之属,以示张华。华云:“此神异之国,难可验信。”以车马珍服送之出关。)
评论已关闭